交匯點訊 長18cm、寬13cm,中間印有二維碼,內部嵌合射頻芯片……這就是全新升級的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標識。一個電子標識,為非道路移動機械嵌入“智慧大腦”,這不僅成為南京市探索非道路移動源污染監管的一次革新,更是通過科技加持助力治氣攻堅的重要之舉。
安裝“電子標識”,環境監管智慧升級
近年來,隨著對機動車污染的深度治理,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問題逐漸顯現。所謂非道路移動機械是指包括但不限于工業鉆探設備、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機場地勤設備等。
“工地上常見的裝載機、推土機、壓路機等都屬于非道路移動機械。由于此類機械類型多、范圍廣、使用周期短、流動性強,給污染治理帶來了很大難度,也受到市民的廣泛關注?!蹦暇┦猩鷳B環境局大氣處副處長田鋒介紹說。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一臺普通挖掘機的污染排放量相當于50多輛國五排放標準的小汽車,同時,由于這些機械不上路不掛牌,不去加油站加油,它們的油品質量、排污情況一直處于監管盲區。
為了有力推進移動源污染治理,根據國家要求,2019年,南京市啟動全市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工作,對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據介紹,原來的環保號牌缺乏技術手段支持,機械入場登記不便,作業區域統計困難,同時機械與號牌信息關聯信息弱,錯牌、假牌難以分辨,給現場執法和環境監管帶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
“相較于舊的環保號牌,電子標識不僅‘身形’小了很多,在環境監管上也帶來了改革和升級?!碧镤h介紹說,“‘南京市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電子標識’由二維碼+射頻芯片組成,就像機動車的‘身份證’,芯片中存儲著非道路移動機械相關信息,包括: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號碼、機械種類、燃料種類、排放階段等?!?
探索“智慧門禁”,科技服務便捷高效
為了方便管理,目前南京市將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標識按照排放種類進行分類:新能源為綠色,國三及以上排放標準為藍色,國二及以下(包括無法判斷排放階段)為黃色。
2021年,南京在國內首次將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標識升級為二維碼加無源射頻識別(RFID)電子標識,被《中國移動源年報》(2021年)作為經驗向全國推廣,這是對南京非移動道路機械監管‘智慧升級’的肯定。
隨著非道路移動機械電子標識的升級,以此為基礎,南京在全國再次率先探索并試點建設工地“智慧門禁”?!爸腔坶T禁”即在工地出入口建設移動源管理門禁,通過進出場傳感器、RFID讀取器等識別,對工地使用非移動道路機械排放情況進行自動判定。
“‘RFID’電子標識是雷達技術衍生的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類似于條形碼的掃描,通過無線射頻進行非接觸的雙向通信?!蹦暇┦薪ㄠ捝鷳B環境局徐向榮介紹說,“執法人員現場檢查時,手機就可以對車輛完成掃描,RFID手持槍也可以直接讀取車輛排放信息,操作非常簡單?!?
“智慧門禁”可以對機械進出場時間、分布情況‘一目了然’,為移動源污染非現場執法提供重要依據?!半娮訕俗R”+“智慧門禁”,雙管齊下,讓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一清二楚,這是南京通過科技加持助力治污攻堅的智慧探索。
“為了做好服務,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已提前一年在官網、微信公告號等媒體進行宣傳,定期給機械所有人發送短信升級提醒?!碧镤h表示,為了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市生態環境局在全市13個板塊均設有非道路移動機械申報登記和標識發放受理點。
截至目前,南京已完成3萬臺非道路移動機械電子標識升級工作,全市1500輛非道路移動機械試點安裝在線監控。下一步,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將緊“盯”移動源尾氣排放,根據掌握的非道路移動機械類型、數量、分布情況等信息,使用“人防+技防”科學手段,加大移動源污染防治力度,提升南京環境空氣質量。
通訊員 楊柳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吳瓊
編輯: 王建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