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內,叉車正在有條不紊地作業,人員密集區域,有安全專員在一旁指引。園區內東西、南北兩條主干道上,行人和叉車正按照人車分流的既定路線,各行其道。通湖物流園內的監控室里呈現的就是這樣一幅幅叉車規范作業的場景。
“我們目前已經初步建立起由500余個高清攝像頭組成的覆蓋整個園區、無死角、無盲區的監控體系,并安排專員進行全天候監控,發現叉車違章作業,及時督促整改,最大幅度降低叉車安全事故發生率。下一步,我園區將配合經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做好叉車數字化管理工作,提升智能化水平,切實完善叉車管理機制,做好市場監管部門數字化監管平臺接入準備,并在園區信息平臺系統的基礎上,開發特種設備登記系統,形成租戶、叉車、檢測時間等信息線上一體化、信息化管理,從而提升園區叉車管理水平?!蓖ê锪鲌@負責人表示。
2021年初,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探索更為高效的叉車監管方式,在全區叉車使用數量多、頻率高的工業企業率先開展廠內機動車人車分流工作,以此作為試點,叉車安全作業的精細化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叉車安全隱患排查問題同比減少35%。
物流園、市場場地較為開放、叉車作業流動性較大,且多為無牌無證叉車,一直以來都是叉車監管的盲區。
為此,2021年底,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啟動了物流園、市場叉車專項整治工作。整治期間,經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緊密聯合屬地及江蘇省特檢院宿遷分院,多次召開推進會,開展現場會辦,秉承“嚴格執法,柔性推進,夯實安全底線”的原則,推動物流園、市場叉車的檢驗上牌工作。
經整治,宿遷經開區通湖物流園、榮業物流園、義烏商貿城無牌叉車越來越少,叉車亂停亂放現象也有所改善。截至目前,兩個物流園、市場的檢驗上牌率從整治前的不足10%已提升至90%以上。
2022年,經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工業企業廠內機動車人車分流的基礎上,以物流園市場叉車專項整治為抓手,進一步實施叉車精準化、智慧化管理。5月31日,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召開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半年度工作(擴大)會,進一步提出加強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數字化安全管理,組織各成員單位部署了《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數字化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實施及整治方案》,并邀請企業代表參會做交流發言。
此項工作在充分利用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智慧服務平臺做好核查叉車檢驗登記,作業人員是否持證上崗等工作的同時,引進第三方專業技術機構,一方面,為企業搭建數字化管理平臺,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數字化監控體系,企業可以設專員進行定點不定時監控,增強企業主體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構建監管平臺,并連接企業內部監控體系,監管人員不定時通過監控,隨機抽查企業,監督叉車作業人員是否規范操作,完善叉車作業全程智能化管理,實現政企聯通,共筑叉車安全生產防線。
“在此基礎上,我們監管部門可以組織企業通過觀看視頻監控、現場觀摩等方式,進一步推動企業之間互學互鑒,共同提升?!彼捱w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海明說道。
下一步,經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會同應急管理、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門全面推動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數字化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形成監管合力,進一步壓實使用單位主體責任,切實做到“智”管叉車,“云”保平安。